那些早做GEO的企业现在怎么样了?
过去两年,随着生成式AI的爆发,GEO(生成引擎优化,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)逐渐走入大众视野。很多人可能以为GEO是这几个月才火起来的新鲜事物,但实际上,最早一批企业在2023年就已经开始尝试了。如今时间过去一年多,那些“吃螃蟹”的企业发展情况到底怎么样?
1. 早做GEO的企业普遍尝到了红利
从行业调研和交流来看,早期下场的企业大致分为两类:
互联网服务类公司:如财务软件、教育培训、SaaS工具,他们的典型特点是关键词覆盖广、问题导向强。AI推荐时,这类企业更容易被引用。很多公司表示,在2023年底就通过GEO拿到了第一批咨询客户。
地方中小企业:这类企业原本依赖SEO或者本地推广,没想到GEO让他们的名字在AI搜索结果里快速“冒头”,实现了低成本获客。
他们的共同点是:投入不算大,但效果出奇的快。相比传统SEO动辄几个月才见效,GEO只要方法对,往往2-4周就能在AI搜索结果中出现。
2. 效果如何?“可见即可得”
不少企业反馈:
关键词覆盖率提升明显:AI回答问题时更容易带上品牌名,甚至直接推荐产品。
客户咨询数量增加:有企业反映,一个季度能带来10-20个精准咨询,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已经非常可观。
品牌权威感增强:在AI口中出现过几次后,客户会天然认为这是一个“权威品牌”。
就像我自己最近的体验,虽然刚刚开始做,但很多关键词已经成功进入AI的推荐结果,这周就有两三个咨询到来,感觉和传统SEO相比性价比非常高。
3. 也有“踩坑”的案例
当然,并不是所有早做GEO的企业都一路顺风。有些公司遇到了问题:
过度依赖低质量内容:为了追求数量,直接用AI生成一堆垃圾文章,结果不仅没效果,还被AI忽略。
选择了不靠谱的服务商:市场上GEO公司良莠不齐,很多案例是自导自演,真正效果并不理想。
缺乏持续维护:GEO不是“一次性买卖”,需要不断优化、更新数据源,否则很容易掉出AI推荐。
这也说明,GEO虽然是风口,但依然需要有正确的策略和靠谱的执行。
4. 未来趋势:GEO会成为标配
可以预见的是,随着AI搜索逐步替代传统搜索,GEO会越来越像今天的SEO一样,成为企业的标配动作。
早做的企业,已经抢占了第一批红利,成本低、竞争小。
现在才开始的企业,虽然入局稍晚,但依然有机会弯道超车,因为市场整体还处于早期阶段。
后知后觉的企业,可能几年后才发现AI推荐里全是竞争对手的名字,到时候再做就要花更大代价了。
那些早做GEO的企业,现在大多已经尝到甜头:有的收获了咨询线索,有的在行业里建立了“AI权威地位”,也有少数踩了坑。但总体来看,GEO确实是一条值得尝试的新赛道。
如果你已经开始做,恭喜你抢占了先机;如果还在观望,或许现在就是最佳的入场时间。毕竟,机会永远留给行动快的人。